3月23日,茅臺正式啟用“賴茅”商標。而在此之前的3月17日,貴州茅臺[1.31% 資金 研報]發布公告稱:“賴茅商標為茅臺公司注冊商標,受法律保護,侵權必究。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對該商標進行使用、復制、修改、傳播、抄錄或與其他產品捆綁使用銷售。”
這意味著,糾結多年的“賴茅”商標之爭終于塵埃落定。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此前市場上的“賴茅”產品雜亂繁多,銷售規模超過100億元,如果茅臺清理并重啟“賴茅”市場,將為其帶來上百億元的市場增量。
在茅臺急于啟動“賴茅”的背后,貴州省政府為其制定的2017年達到千億元的銷售目標迫在眉睫,在白酒業陷入深度調整之際,茅臺為增加市場規模的舉措或才棋至中盤。
商標背后的百億市場之爭
啟動“賴茅”之后,未來茅臺生產的“賴茅”酒除將繼承現有市場外,還將極大地分割100元到300元價位名酒的市場份額。
據了解,貴州茅臺集團曾經是“賴茅”商標的擁有者。公開資料顯示,1988年,茅臺酒廠首次注冊了“賴茅”商標;2003年,“賴茅”商標被以連續三年未使用為由而申請撤銷;2005年3月16日,茅臺酒廠的“賴茅”酒商標被注銷。不過,在當年3月29日,茅臺又在酒(飲料)等商品上提出第4570381號“賴茅”商標注冊申請;2007年,國家商標局發布茅臺集團“賴茅”商標核準公告。但是,由于賴家后人不服,導致“賴茅”商標一直處于“異議復審”狀態。
對“賴茅”商標持有異議堅持上訴的賴世家酒業公司認為,茅臺集團自“三茅歸一”以來至今,在大約60年時間里,從未實際使用過“賴茅”商標,茅臺集團反復爭奪“賴茅”商標,真正目的并非為使用該商標或弘揚“賴茅”商標的商業價值,而是為排除和限制競爭,以達到壟斷醬香型白酒市場的目的。
2014年3月,經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判決,“賴茅”注冊商標的專用權歸屬茅臺集團,該商標核定在第33類商品上使用。判決生效后,茅臺決定近期啟用“賴茅”商標。“茅臺太渴望在100元到300元價位有所作為,太需要業績能快速體現的、爆炸性增長點。”1919酒類直供董事長楊陵江表示,盡管茅臺有茅臺王子、迎賓酒等中低檔價位品類,但其一直不溫不火遠不及“賴茅”。
此前,“賴茅”因商標歸屬不清晰,茅臺鎮多家酒企都在生產“賴茅”酒,一度讓“賴茅”品牌在全國泛濫。除了茅臺鎮大量生產“賴茅”酒,河北、山東等地的小酒企也在生產“賴茅”酒,價格從最低的十幾元到幾百元之間。
在楊陵江看來,啟動“賴茅”之后,未來茅臺生產的“賴茅”酒除將繼承現有市場外,還將極大地分割100元到300元價位名酒的市場份額,郎酒、洋河、瀘州老窖[1.80% 資金 研報],以及各種區域名酒都將面臨極大壓力。他預計,三年內,“賴茅”商標至少將為茅臺帶來每年平均100億元的營收。
不過茅臺集團人士則表示,公司戰略尚未最終敲定,但是3月28日以后,其他廠家均不能再生產“賴茅”產品,公司會根據法律規定對現在的“賴茅”酒市場進行整頓。
千億目標下的多品謀動
茅臺集團2013年銷售收入約402億元,要在2017年實現千億元銷售規模顯然難度不小。
茅臺宣布啟動“賴茅”商標的同時,貴州國資委監管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三年行動計劃啟動會在貴陽舉行,會上推出了茅臺集團等128個改革項目。
據了解,茅臺集團的發展方向是成為“產融結合的多元化控股集團,到2017年左右,集團整體銷售收入達到千億元級”。茅臺集團將對茅臺酒、其他酒業、上下游產業等七大業務板塊進行梳理,逐步培養形成6~7個子集團。
按照計劃,系列酒剝離有助于上市公司專注高檔酒銷售。在改革計劃中對貴州茅臺上市公司影響較大的一條是集團將對股份公司進行內部拆分,將現有系列酒整體剝離至新公司,2014年完成新公司拆分工作,2015年新公司將尋求上市。
系列酒是貴州茅臺公司中的中低價位產品,公司對其的投入較小,其收入占公司收入的比重不到10%,毛利僅占公司的8%。系列酒剝離出公司后,將更利于公司集中更多的精力推動其主品牌茅臺高檔酒的銷售,也減少了系列酒之前對茅臺品牌力的稀釋。
據悉,本次集團改革計劃中還將以上市公司為核心,探索建立股權激勵機制或員工持股。員工激勵計劃的可能實施將提高公司的經營效率,特別是在目前白酒行業調整期中,政商消費下降,民間高檔白酒消費成公司銷售回升的主要來源,激勵的實施將推動公司加快對民間消費市場的拓展,推進企業2014年收入的回升。華泰證券[3.99% 資金 研報]分析認為,民間高檔白酒消費增長推動茅臺2014年銷售回升,股權激勵等員工激勵計劃的可能實施將有望推動公司經營效率加速業績回升。
但股權改革的實際利好顯然沒有市場啟動來得更為直接。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透露,茅臺集團2013年銷售收入約402億元,要在2017年實現千億元銷售規模顯然難度不小。
在白酒行業進入深度調整之際,茅臺的增長很大程度上是茅臺放開經營權后新增經銷商的貢獻所致;蛟S是看到新增市場的巨大空間,2014年伊始,茅臺便成立了茅臺個性定制化公司,茅臺集團為其制定的目標是2014年完成10億元,2016年達至50億元。
但光大證券[3.31% 資金 研報]的調研顯示,茅臺到2018 年的極限產能只有35000 噸,而在白酒業深度調整沒有時間表的狀態下,茅臺要通過大幅提價實現業績增長顯然不具備條件,只能通過其他措施尋找市場空間。
另外,通過整合茅臺鎮周邊的小酒廠實現大茅臺戰略的提案一直擺在當地政府案頭,而茅臺通過“賴茅”實現整合便成了可行之舉